[天幕]皇帝聊天群 第56章
各朝儒生想要反駁,
卻無法反駁。
“德以柔中國,刑以威四夷”,出自《左傳·僖公二十五年》,
記載了周天子的姻親臣屬、陽樊大夫蒼葛所言。
這是周禮對異族的態度。
“柔遠人,則四方歸之”,出自《中庸》,是孔子之孫子思子對儒家治國之術的總結。
這是儒家秉持的對待異族的方式。
【李世民:原來如此。】
李世民曾經隻當儒家崇周禮,儒禮皆繼承自周禮。
卻沒想到儒家的隱史自孔子而起,而孔子為了推行儒家的“仁”,會刻意隱去周禮中的“不仁”。
“德以柔中國,刑以威四夷”雖然也記載於典籍之中,但隱去異族俘虜皆奴隸之後,
這段話就會被誤解。
讓後人誤以為“刑威”隻針對尚未歸附的異族,
等到異族臣服後就應以柔懷之。
李世民就是這樣被誤導。
好一個春秋筆法。
【秦念:周禮能以刑威將吞並的異族版圖徹底納入華夏,
變當地的夷狄為華夏子民。】
【秦念:而儒家的“柔遠人”,卻使得華夏向外實質擴張的速度銳減,翻開史書滿眼都是“攻占”“反叛”“攻占”“反叛”。】
以大唐的極盛,本該讓華夏文明迎來大擴張時刻。
然而“天可汗”的榮耀隨著唐太宗的離世,
異族再度成為華夏大患。
開元盛世更是如同幻夢,
夢醒之後一片狼藉。
秦念不得不為之歎息。
奴隸製時代的商周尚且可以擴大華夏的疆域,
變夷為夏。
大唐的極盛卻如同曇花一現。
【李世民:後世亦是以懷柔治理異族,且亦受其害?】
李世民沒想到這個問題能夠問出來。
但天幕規則似乎越發寬鬆,沒有作出限製。
【趙匡胤:……】
趙匡胤無法作答,他麵臨的根本不是對異族懷不懷柔的問題。
【朱元璋:是。】
朱元璋給出了答案。
他亦是以懷柔的方式治理異族,雖然他還不知道大明的懷柔會帶來什麼後果。
但看秦念之言,
以及大明亡於異族,
也不難看出大明的羈縻政策重蹈唐朝的覆轍。
【李世民:大唐羈縻之政的失敗已經證明懷柔為錯,
為何後世還要效仿此法?】
【朱元璋:……】
【朱棣:儒家的史書,將唐朝羈縻政策的失敗,歸咎於李治對異族不夠懷柔。】
【李治:……?!】
李治震驚地看著天幕。
武照連忙安撫自家的陛下:“不必動怒,既然儒家改史之事已為秦念所惡,後世已然為陛下正名!”
【李世民:秦皇,朕現在知道你為何極惡儒家!】
李世民麵色鐵青。
此前的“弟媳”“攀附”“射眼”之說,雖然令他不喜,甚至算得上動怒。
但直至此刻,李世民才生出對儒家的殺意!
儒家竟敢將自身懷柔的過錯歸咎於雉奴!
而儒家這般改史,不僅是毀謗雉奴的聲譽,更是令後世皇帝重蹈覆轍。
………
各朝大儒茫然。
他們早已將改史視作理所應當,認為那是引導君王仁德。
可如今卻是看到改史的後果——
錯誤的政策,被錯誤地延續下去。
【劉徹:因俗而治亦是源於儒家的懷柔,是否也有弊端?】
劉徹對儒家的學說徹底失去信任。
剛好此前他就意識到秦念反對“因俗而治”,於是有此問。
【秦念:“因俗而治”可以降低當地的治理難度,但同樣也會顯著降低對異族的同化速度,甚至幾百年後異族依舊是異族。】
【秦念:可降低難度是要付出代價的——未被同化的異族隨時可能叛變,尤其是在王朝虛弱之時。】
秦念當然知道,大唐的疆域之所以那麼廣袤,正是因為懷柔政策下,異族不會拚死抵抗。
一旦對異族采取強硬手段,異族的反抗也將異常激烈。
可相比懷柔帶來的虛假繁榮,強硬的政策才能真正同化異族。
哪怕強硬也就意味著治理難度拔高。
但也隻有在王朝強盛時把高難度的事情辦完了,纔不會將隱患留給後世。
【朱元璋:……竟是這般緣由。】
明朝也能看到許多朝代的史書。
然而直到秦念說出來,朱元璋才意外地發覺:
周朝不過八百多年,就將自身與各諸侯國吞並的土地儘數化為“中原”,將臣服的異族轉化為華夏子民。
秦國所攻占的巴蜀、南越等蠻夷之地,也早就穩定地隸屬華夏。
究其原因,分明就是因為強製推行秦言秦文秦法。
但采用儒家的“懷柔”與“因俗而治”之後,各朝許多新增疆域都是在不斷得而複失。
像西域、北境,就至今未被納入大明版圖。
【秦念:正如大唐——大唐強則已,天可汗嘛;大唐若有內憂,則外患必現。】
秦唸的用詞並不尖銳,李世民卻覺得這是比尖銳更難聽的譏諷。
天可汗一詞,在此刻分外難聽。
他彷彿能看到大唐因何而亡:
內部土地兼並、流民四起,唐軍需鎮壓叛亂,就難以維持對異族的壓製。
外部群狼環伺,則亟需更高的稅收供養軍隊前去鎮壓,於是稅賦更重、流民更多。
內憂外患齊聚,就是亡國之危。
——內庫燒為錦繡灰,天街踏儘公卿骨。
【李世民:請秦皇詳說治夷之策。】
此刻李世民徹底拋棄儒家的“柔遠人”。
既然唯有周禮才能儘快化夷為夏,那他就該效仿周禮的“刑威”!
可週史為儒家所隱,或許隻有秦念知道詳情。
【秦念:嚴格控製對本族奴隸的貿易,有華夏血脈的下一代奴隸也應視為本族奴隸。】
【秦念:給予本族奴隸成為自由民的機會。比如為奴十載或二十載,主人就必須放他們自由。】
這一點,既是為了加速民族融合,也是秦念在嘗試讓各朝劇本裡的奴隸獲得自由。
雖然這隻是劇本,而不是曆史。
但正如穿越後改變曆史的小說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,就是因為哪怕隻是在小說中改寫,也能稍撫意難平。
………
李世民沒看懂。
他問的是如何治夷,秦念為何提及本族奴隸?
但他沒有第一時間反問,而是嘗試著思索秦唸的用意。
【朱元璋:為何?】
秦念不意外是朱元璋問這句話。
朱元璋有地主老財的心理,放奴隸自由,等同於從他的口袋裡扒拉走屬於他的錢財。
【秦念:不僅要限時放歸自由,還要立法保障本族奴隸的人身安全,比如本族奴隸身死則重罰重判奴隸主。】
【秦念:唯有提高本族奴隸的待遇,才能抵消本族奴隸懂漢語的優勢,迫使臣民去購買異族奴隸。】
【朱元璋:?】
朱元璋能看懂秦唸的目的是使得大明的權貴富商更願意買異族奴隸。
但他不明白這麼做有什麼好處。
【秦念:或者換成你能理解的說法:擡高純種異族奴隸的身價。】
【朱元璋:為何要擡高身價?】
【秦念:攻打異族的是你的軍隊,這些異族奴隸就都是你抓來的奴隸,能更好賣並且賣出更高的價格,你不滿意?】
【朱元璋:!!!】
震驚不僅是朱元璋,是各朝所有皇帝!
秦念這個邏輯像是脫胎於周禮,又與周禮有著明顯的區彆。
周禮之下,奴隸是多是用於勞作、戰爭與賞賜。
可到了秦念嘴裡,這些奴隸竟然成了價格“高昂”的商品?
越是打壓國內對本族奴隸的貿易,就越能擡高異族奴隸的價格。
李世民原本想問的是周禮如何治夷,不想秦念居然說出絕無可能出自周禮的“販奴”!
但隻要計算奴隸的價格與數量,尤其是將異族奴隸的價格強行擡升之後,那麼一場對外戰爭的獲益……
李世民呼吸都有些急促。
………
“德以柔中國,刑以威四夷……竟是這個意思?”
嬴政眼中滿是笑意。
這是自言自語,故而沒有呈現於天幕之上。
他對後世知之甚少,任何言語都有可能顯得無知。
所以嬴政鮮少在天幕上發言。
少說,就少錯。
才能維護自己在臣民與後人心中的威勢。
這是韓非子所著的“術”與“勢”。
【秦念:這些奴隸分散進入全國各地,也就不用擔心其聚集謀反,他們的“主人”也自會想辦法讓他們儘快學會漢語,這是變夷為夏最快的手段。】
漢語。
短時間內兩次看到漢語這個詞,劉徹嘴角都快壓不住。
秦念說過,漢語、漢字、漢人,皆是因為他劉徹!
“變夷為夏最快的手段……”
劉徹已是躍躍欲試。
【劉秀:為何要將異族男子的子嗣視為本族奴隸?】
秦念搖搖頭。
雖然她不喜歡這句話,但這符合父係社會封建帝王的思維邏輯。
【秦念:按照考古發現,四五千年前,華夏是母係社會,以女子為尊。】
【劉徹:什麼?!】
【武曌:……哦?】
【朱元璋:這不可能!】
朱元璋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陌生。
他完全無法理解“女子為尊”是什麼奇怪的世界!
【秦念:規則之下,朕無法說謊。這也就是為什麼商朝會有女將軍女臣子女諸侯,因為那時處於母係社會與父係社會之間的過渡階段。】
【朱元璋:商有女諸侯?有何明證?】
【秦念:證據一,周武王伐紂牧誓的第一句,就是指責商朝“牝雞司晨”“商王受惟婦言是用”。】
【朱元璋:這隻能說明商朝因女子乾政而敗亡,不能說明存在女諸侯!】
真會捧哏。
秦念再度感慨打工人幫助打工人。
朱元璋的扮演者既沒有脫離明太祖的人設,又沿著話題給她遞台階。
【秦念:證據二,去邯鄲郡安陽地區殷墟遺址挖一下,婦好墓中就有記錄她代武丁討伐土方、巴方、夷方等地的甲骨片。】
【朱棣:婦好是誰?】
【秦念:婦好是武丁的王後,也是有自己封地的諸侯。因為戰功赫赫,死後廟號稱辛,享受宗廟祭祀,周祭卜辭中所稱的妣辛就是她。】
【朱元璋:隻她一人?】
朱元璋還是不死心。
女子為尊,怎麼可能?
或許和武曌一樣,隻是唯一的例外。
【秦念:武丁的另一個王後叫做婦妌,卜辭中可見她征伐龍方、處理政務的事跡,死後廟號為“戊”。】
【朱元璋:……】
【秦念:現在知道周武王以“牝雞司晨”為由攻伐商朝有多荒謬了嗎?這武丁可是儒家認可的聖王,他的王後們卻被周史隱得乾乾淨淨。】
【秦念:儒家的春秋筆法,也是繼承自周史的改史——嗬,連周武王的伐紂誓詞都敢編造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