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幕]皇帝聊天群 第66章
各朝各代的農民怔然望天。
最苦的是他們。
他們知道自己苦,
也習慣了自己苦,甚至不覺得苦有問題。
能活下去就好,哪裡會去想什麼“積攢財富改變命運”?
命運……不是天定嗎?
怎麼能去更改?
【秦念:不去改變農民的苦,
隻想著把農民牢牢禁錮在農田裡。如果這叫做愛民,那可真是古往今來最大的笑話。】
天地寂然。
後世秦皇竟然認為讓農者務其農,不是愛民?
可此刻,卻沒人能指責秦念所言荒謬。
民心榜首,萬民所向。
連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心都會上下波動,而秦念穩居第一,巋然不動。
天幕禁止謊言。
秦唸的每一句話,都是他的治政方式。
在他治下,農工商皆可參加科舉,
且——
農民不再那麼“苦”?
【嬴政:農田無農,
稅與糧由何而來?】
諸帝皆寂之時,
嬴政打破了沉默。
他不在乎被指責不愛民。
他也不覺得自己愛民。
若秦念能給出不誤國事的政策,嬴政也不會拒絕。
嬴政在乎的,是自身的權勢與大秦的社稷。
【秦念:西周農具是耒耜,畝產約四十千克。各朝各代的重量單位不一致,
請自行換算。】
【秦念:劉邦時期有鐵製農具,
畝產約七十千克;李世民時期長曲轅犁普及,
畝產約一百四十千克。】
【秦念:這是在各朝各代皆抑工的情況下,工業對農業的促進。祖龍,墨家不是隻能研發攻城利器,全力支援他們研製農具,加上農家的育種漚肥技術——後世畝產可以是秦時的七倍以上。】
以上資料都是秦念從網上獲取,
無法確保真實性。
但秦念可以確定的是隨著耕作技術的發展,
隻看各朝人口資料也能判斷出糧食在不斷增產。
“七倍”的說法是她按照搜尋獲得的清朝平均畝產資料略作誇大。
——秦念不能以現代的畝產作為基數,
畢竟她扮演的是嘉慶時期造反上位的皇帝。
就算這些資料有問題,但隻要理論上群成員無法證偽,她就不會違規。
七倍之數放在大秦,那已經意味著足足超出六倍的餘糧。
秦念確定這個資料足以作為各朝皇帝重視工業的台階。
【嬴政:……七倍?!】
嬴政難得驚愕至此。
讓墨家研製農具,竟會有如此效用?
七倍畝產……
嬴政已經知曉秦念想說什麼:
抑工的結果,是畝產增長變慢,故而農民稅賦嚴重,無法積累財富。
如此看來,果真不該抑工。
大秦的墨家弟子也是呆愣許久。
作為興於工農的學派,墨家弟子對農民與匠戶的感情極為深厚。
七倍畝產!
如此難以置信的倍差,在看到周漢唐的畝產對比時,就顯得有理有據。
【秦念:不僅產量會上升,更先進的機械也能使得農民務農時更省力,耕作更多田地。農民數量減少不會降低糧食產量,工業的發展又將反過來繼續促進糧食的產量。】
【秦念:產量上升,農民數量減少,農民的收益也將增加。如此正向迴圈,又何需抑製工商以阻止農民離開田地?】
【嬴政:大善。】
秦念再次開啟搜尋引擎,瞭解適用大秦的冶鋼法與現代改進的農具後,連同易開采的礦產位置一起發在群裡。
如果隻是她在複製貼上,就太像水時長。
好在如她所料:各位群成員果然會打配合,有人追問具體地點,也有人追問農具及冶鋼法的各項細節。
這有來有回,就屬於正常的扮演。
各朝皇帝甚至還會補充秦念沒有提及的礦產位置。
群裡的扮演者都很敬業,該知道位置的人知道,不該知道的人不知道。
某些露天礦早就被開采完畢,隻能在史書上窺得一二,秦念也不確定具體位置,應該是當朝皇帝的扮演者自行編造。
還有一些礦區秦唸完全沒印象,有可能是記載於她未曾看過的古籍,也有可能是扮演者隨口編造。
反正秦念看不出漏洞。
【李世民:今日方知抑工商之害,多謝秦皇指正,自此唐律解除工商不得參與科舉的禁令。】
李世民一向善於採納他人的建議。
冶鋼法與農具都可交由工部,銅鐵礦的位置更是解大唐的燃眉之急。
哪朝哪代不缺銅鐵?
如此一來,不僅軍器監不缺銅鐵,亦可製作大量農具提升糧食產量。
現在需要擔憂的反倒是如此多礦,應由誰去開采——
那十餘萬突厥人,正愁不知該如何安置。
十餘萬異族,或許還不夠用。
李世民已經徹底摒棄儒家的懷柔之政。
【李治:朕亦將逐步推行秦皇所言的科舉製。】
攻下高句麗,就有大量異族可用於挖礦。
還可以用異族奴隸換取軍資。
用新的冶鋼法煉製出更多軍械之時,就是反攻吐蕃之際!
李治眼底充滿野望,隻是思緒過多又引發風疾……
“陛下,勿思,勿傷身。”
好在他還有皇後為他分憂。
【秦念:女子不得參與科舉的禁令也一並解除了吧。】
【李治:……?】
【李世民:這又是為何?】
【秦念:男女有彆本就是周朝編造的謊言。女子亦是大唐子民,難道你要繼續貶抑女子不成?】
【李世民:朕不是這個意思,但……】
李世民“但”了片刻,卻是不知該說些什麼。
他忽然發現,所有禁止女子從政的理論,皆出自儒家與周禮。
周朝改史隱史,儒禮更不可用。
他竟然找不出抑製女子的理由?
【朱元璋:女子不應乾政,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。】
即便承認武曌的才能,朱元璋還是認為女子不應乾政。
甚至正是因為承認她的才能,朱元璋對女子更加提防!
【秦念:你自的什麼時候的古?】
【朱元璋:……】
朱元璋想起被他忽略的“女子為尊”。
【朱棣:女子……這……若妾室也能為官,難道丈夫還要對姬妾低頭?】
【秦念:科舉,舉的是有才能的人。既是妾室考上科舉,隻要通過鄉試,就應當還她以自由民的身份,而不是誰的姬妾。】
【武曌:秦皇此言,是說通過鄉試的姬妾皆應還其為良?】
【秦念:能為朕做事的人才,怎麼能被囚於後院?就是奴隸考過鄉試,朕亦會歸其為良。】
【武曌:難怪秦皇的民心穩如泰山。】
武曌再次感慨天幕出現的時間太晚。
若是她剛攝政的時候,或許就能讓女子堂堂正正地參加科舉。
“陛下,現在為時不晚!”
上官婉兒伏跪於地:“請陛下,為大周女子計!”
武曌看了婉兒良久。
為大周女子計……
武曌早有意動,隻是她擔憂還政李唐之後,此政不知能否延續下去。
若是不能,通過科舉成為官吏的女子,又當何去何從?
【劉徹:奴隸都能參加科舉製?】
【秦念:奴隸不是你的子民?】
【劉徹:異族奴隸也算你的子民?】
【秦念:認識漢字,還能考過鄉試的異族,視為朕的子民又何妨?】
劉徹思索片刻。
發現秦念之言居然沒有什麼過錯。
尤其是看著“漢字”一詞,他就心情極佳。
認識漢字的異族,為什麼不能算作大漢的子民?
那捨身護主的金日??,當然算他的子民。
連異族都是大漢子民,那大漢的女子……
【劉徹:你為何執著於女子乾政?】
先前衛子夫一事,劉徹還能理解為秦念在可惜秦朝沒有衛皇後。
可如今秦念如此支援女子乾政,他就不怕後宮女子以此為由,生出不該有的野心?
從秦唸的話不難看出:
其治下的女子已經能夠參加科舉,連姬妾奴隸都能通過鄉試獲取自由身。
【秦念:除卻奴隸,朕的子民沒有尊卑貴賤。律法麵前人人平等,這是朕給他們的公正。】
【武曌:男女亦平等?】
【秦念:是。】
武曌啞然。
她身為女皇,亦做了許多提升女子地位的事情。
比如鼓勵在室女學讀經詩,設立女官。
然而她卻未能讓女子參與科舉,亦未能撼動儒家的尊卑之說。
這秦念卻直接做到“法律麵前人人平等”?
民心居首,說明不僅女子支援秦念,並且沒有引發其治下男子的反對。
………
無數女子怔然望著天幕。
為何她們未能生於秦唸的治下?
就連呂雉都為之動容。
【李世民:如此施為,綱理倫常皆不存,必致混亂。】
李世民並非所有皇帝中最反對提高女子地位的人。
反對此事的皇帝反而不會出聲。
他會說出這句話,正是因為有所意動,才會說出顧慮。
【秦念:劉彘,始作俑者,看看這董仲舒的三綱五常是怎麼荼毒後世皇帝的?】
【李世民:……】
【劉徹:男女有彆始於周禮,朕不是始作俑者!】
秦念笑了聲。
她就是想迫害劉徹,才會故意拿董仲舒的三綱五常說事。
結果劉徹相當機智,直接略過三綱五常指向周禮的男女有彆。
這很符合漢武帝的人設。
【秦念:二鳳,那不是混亂,是撥亂反正下必然經曆的陣痛。既然知道周禮是錯,儒禮亦是錯,就不該延續錯誤。】
【李世民:……如此撥亂反正,於社稷有何益?】
李世民不否定女子的能力。
他的姐姐平陽昭公主就是采用軍禮殯葬的女子,起兵反隋時聚兵數萬東征西討,曾與他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下長安。
但僅是如此,還不足以讓他冒著社稷動蕩的風險重定倫常。
………
這個問題有點難以回答,卻不是李世民在為難秦念。
秦念清楚這是在提醒她:
不能用人權理論作答,也不能說解放一半人口的生產力。
從人設邏輯上說,封建王朝的皇帝不會在乎人權,至於生產力——
女子在古代本就需要勞作,隻是不被認可貢獻。
要解決女子被壓迫的意難平,她就必須從“於社稷有何益”的角度來說服封建帝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