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悅暢小說 > 其他 > [天幕]皇帝聊天群 > 第71章
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

[天幕]皇帝聊天群 第71章
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
    【劉徹:……】

劉徹總算想起他與李世民的不同。

秦念不提的是李世民“往後會被魏征勸住的過錯”。

而他劉徹,
身邊哪怕也有“魏征”,他也沒有聽勸,才會有晚年的巫蠱之亂。

【秦念:噢,
有的,叫汲黯。直言進諫懟得你啞口無言,於是被你記恨。後因小罪被你關進牢裡,大赦後免官回家種地。】

【劉徹:朕已經重新起用他!】

此時身為淮陽郡太守的汲黯看著天幕,目光灼灼。

在他看來,陛下之所以晚年犯下那麼多過錯,就是因為自己不能伴隨君側直言勸諫。

此前民間多私鑄五銖錢,楚地尤為嚴重。

陛下認為淮陽郡是通往楚地的要道,欲起用他為太守。

汲黯曾伏跪不受印,
然恰逢漠北之戰,
陛下多次下詔強行任命,
他才領命。

陛下召見他時,他請求留在長安任中郎,為陛下補過拾遺。

但陛下不肯,依舊將他棄置外郡。

【秦念:你還好意思說重新起用?汲黯哭求留在長安行勸諫之事,
你硬是給人丟在淮陽郡。你承諾說會把他召回去,
隻是此時淮陽需要他。結果呢?】

【秦念:人把淮陽郡治理得很好,
但七年啊,七年後人死在淮陽了,也沒見你把他召回去。】

【劉徹:汲黯,朕令你即刻返回長安。】

汲黯連忙伏跪謝聖恩。

先前秦念為張湯美言,陛下必然更加信重喜巧佞的張湯,
汲黯對此憂心忡忡。

如今他總算能夠返回長安,
再行勸諫之事。

劉徹很不高興。

汲黯說話從來都不看他的臉色,
經常麵刺他之過。

還罵公孫弘徒懷詐飾、智以阿人……呃,這點好像汲黯纔是對的?

還主張和親反對興兵!

憑什麼說汲黯就是他的魏征、他的人之鏡?

劉徹皺起眉頭,想到魏征也是個主張“柔遠人”的蠢貨。

且汲黯好歹不會將私下的諫言告知史官。

這麼一想,這汲黯似乎比李世民的魏征好一點。

罷了,總歸也就隻剩七年壽數。

……隻剩七年?

劉徹的眉頭皺得更緊了。

【秦念:不過你說得沒錯,朕確實也偏愛二鳳。他登基之前,封號可是秦王。】

【劉徹:你有疾嗎?那說明他的封地在關中!】

劉徹無法理解秦念怎麼會因“秦王”封號而偏愛李世民。

【秦念:說的好像你現在不在關中一樣。】

【劉徹:……】

【李世民:謝秦皇厚愛。】

【嬴政:……】

【嬴政:?】

【秦念:你謝的是祖龍的厚愛?】

難得看到祖龍冒頭,秦念當然要配合。

從之前的對話不難看出來,天幕設定就是如果有人被點名但不想搭話,就會出現省略號。

祖龍這分明就是故意玩梗,假裝自己被點名。

所以才會先發省略號再發問號。

【李世民:朕謝兩位秦皇。】

李世民知道,秦念說因“秦王”而偏愛他,應是指始皇帝也曾是秦王。

故而他雖口頭上隻謝了秦念,但心中想的卻是兩位。

不想竟是讓兩位秦皇都作出了回答。

【嬴政:……】

嬴政並不想見到其他非嬴姓亦非秦姓的秦王。

哪怕那是“二鳳”李世民。

【秦念:哈哈哈。那接著聊下一個功臣:一代楷模李靖。】

秦念原本還想說說長孫無忌,但注意到四個小時快到了,決定還是跳過他。

說到底,長孫無忌應該算不上唐太宗的意難平。

長孫無忌藉助房遺愛案清算房玄齡的後人,又牽連諸多宗室成員,成為朝堂上最大的勢力,也就成為李治徹底掌權的絆腳石。

最終被誣謀反,流放黔州後被迫自縊。

上元元年,李治追複長孫無忌官爵,讓其曾孫長孫翼承襲趙國公爵位。

如果秦念暗示長孫無忌急流勇退,二鳳的劇本裡又該由誰來助李治鏟除異己?

所以她決定談李靖。

………

李靖此刻就在淩煙閣。

作為此番擒獲頡利的最大功臣,他當然應該在列。

他年輕時曾對父親說“大丈夫若遇主逢時,必當立功立事,以取富貴”,如今已取富貴,性格卻變得極為沉穩。

見到秦念即將談及自身,心中唯有對陛下的感激。

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,這是陛下對他的厚愛。

【李世民:代國公實為朕之韓信!】

先前秦念對韓信百般稱讚,洗去韓信的冤屈,李世民就對其“兵仙”之稱再無疑意。

言“朕之韓信”,實為“朕之兵仙”。

隻是李世民到底已經比較瞭解秦唸的為人,他深知若直言李靖亦為兵仙,怕是會被極愛韓信的秦念視為挑釁。

說“朕之韓信”,實則是表明對韓信的讚譽。

李世民儘量考慮得全麵。

但還不夠全麵。

【秦念:哦?你之韓信?這也太謙虛了,你爹說的可是“古之名將韓、白、衛、霍,豈能及也”。】

【嬴政:……嗯?】

【劉徹:嗬!】

【李世民:……】

【秦念:這話放在李靖滅東突厥之後說,朕雖然不讚同但也不至於嘲諷。但你爹居然是在突厥進犯太原,其他軍隊都損兵折將,隻有李靖的軍隊得以保全的情況下,說出了這種話。】

【秦念:請問你爹當時是以什麼心態說出這種話?】

【李世民:……】

李淵漲紅了臉:“戲言、戲言耳!”

李世民正在想如何為阿耶狡辯,就見秦念已經替他回答了。

【秦念:你不好作答,那就朕來說。因為你爹慫得很,怕突厥怕到想要燒掉長安遷都跑路,還是被你堅決勸下。這種情況下,唯一麵對突厥沒有戰敗的李靖,不就成了你爹眼中勝過韓白衛霍的名將?】

【劉徹:竟是這般勝於朕的帝國雙璧?】

【劉徹:燒掉長安遷都,這是一國之君該做的事?倒也難怪會被次子篡位。】

【李世民:……】

李世民很絕望。

他完全沒想到一句“朕之韓信”會牽連到阿耶。

更絕望的是,他無法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為阿耶辯解!

李淵隻能掩麵苦笑。

………

秦念其實已經給李淵留麵子了,隻說他慫。

可沒說李淵曾向突厥稱臣。

當然,這也是因為這種稱臣屬於權宜之計,又不是宋朝那種一慫到底,而是將這次結盟視為奇恥大辱。

貞觀四年,唐太宗滅東突厥,就已經成功雪恥。

【李治:李靖被阿耶稱作“一代楷模”,是因為天下平定之後,他不戀權勢,以足疾為由告老還鄉。】

李世民鬆了口氣,看向三歲的雉奴,眼中滿是欣慰。

懂得及時為阿耶分憂,多好的孩子!

李靖見天幕之言,亦有了告老還鄉之念。

雖然他現在才五十歲,但得知“一代楷模”的由來,就明白陛下之意。

他本就惶恐於水滿則溢,告老還鄉就是最好的選擇。

【秦念:貞觀八年,李靖以足疾告老還鄉;九年正月,你爹給李靖賜了靖靈壽杖。】

【李治:……】

李治暗自歎氣。

他之前就知道說“一代楷模”有可能將矛頭引向阿耶,現在果然如此。

但他清楚,阿耶純孝,若不為高祖解圍,阿耶隻會更難過。

何況秦念此前就在刻意說“一代楷模”,即便他不說,秦念遲早也會提及李靖告老還鄉一事。

於是忍著頭疼出言轉移話題。

【秦念:僅僅兩個月後,吐穀渾犯邊,你爹就想到了剛被他賜了柺杖的李靖。】

【劉徹:這時不是君臣相得的典範了?】

【李世民:朕錯了!】

李世民認錯認得相當迅速,不帶一絲猶豫。

李靖欲言又止。

現在他想告老還鄉也不可能成功了。

【秦念:二鳳,你認錯得這麼痛快,朕還怎麼繼續嘲諷你為了麵子,不親自去請李靖,而是拐彎抹角把軍情告知已經拄拐的李靖,讓他主動去找房玄齡請戰,然後你再十分欣喜地任命他出征吐穀渾?】

雖然秦念偏愛二鳳,但這種忌憚武將的毛病,她就是要嘲!

尤其是忌憚就忌憚了唄,錯了就認,還敢死要麵子。

瞧瞧祖龍怎麼做的?

李信說二十萬秦軍可滅楚,王翦說非六十萬不可,祖龍就嘲諷他:“王將軍老矣,何怯也!”

氣得王翦借病告歸。

李信兵敗後,祖龍那可是親自“馳如頻陽,見謝王翦”,還留下“將軍雖病,獨忍棄寡人乎“的著名秦王撒嬌名場麵!

【李世民:謝秦皇指正,朕必然改之!】

說是“還怎麼繼續嘲諷”,實則已經嘲諷完了。

李世民無奈。

尤其那句“已經拄拐的李靖”,實在是讓他無地自容。

“代國公,往後萬不可以病告歸,大唐對外的征戰仍需仰仗於你。”

李靖連忙回道:“臣不敢推辭。”

【秦念:李靖平定吐穀渾之後,高甑生與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。自此以後,李靖就“闔門自守,杜絕賓客,雖親戚不得妄進”。】

【李世民:朕沒有查清此事?】

【秦念:你查清了。朕隻是想告訴你,這也是個謹慎自守的武將,不要隨便猜忌他。】

【李世民:……朕明白了。】

李世民再度向李靖致歉。

李靖動容道:“正是因為陛下願意重用臣,臣才能得以建功立業,陛下又何必對微臣有愧?”

他深諳君臣相處之道。

秦念此言,既是讓陛下不要猜忌他,也是提醒他如何自保。

此番宴席結束之後,他就會提前閉門自守,不再接待賓客,也不會與親戚有過多往來。

【秦念:高句麗之戰李靖再次請戰,你憐他年老且染疾,沒有讓他同行遠征。朕並不認為他用兵強於你,但兩位頂級武將出征,或許攻下高句麗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。】

秦念說這段話,也是因為李靖的那句“陛下不棄,老臣病期瘳矣”。

——陛下如果不嫌棄的話,老臣的病就要好了。

身染疾病的老將請戰,卻終究未能同行。

這必然是李靖的意難平。

秦念希望李世民的劇本裡,李靖能夠了卻遺憾。

【李世民:朕必從此言。】

李世民又紅了眼眶。

十幾年後的李靖將是“年老且染疾”。

他怎麼忍心讓這樣的老將軍遠征遼東?

高句麗之戰,應當設法提前。

李靖再謝君恩。

身為武將,他最大的希冀就是為國征戰。

【劉徹:這李靖滅東突厥、平吐穀渾,李世民卻連朝鮮都打不下來,你卻認為李靖用兵弱於李世民?】

劉徹很是不解。

朝鮮那塊地方,連荀彘楊仆這兩個“臥龍鳳雛”都能打下來。

在他看來,李靖雖然依舊比不上他的帝國雙璧,但光是謹慎守舊,就已經是他極為想要得到的頂級武將。

………

秦念認為劉徹這話是在遞台階。

今天的話題快要結束了,確實是時候誇一波二鳳了。

【秦念:朝鮮不內亂,你也不一定能拿下朝鮮。遠征有堅城可固守的地方,誰也不敢說一定能夠將其攻克。】

【劉徹:能讓朝鮮內亂,那也是朕的本事!】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