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悅暢小說 > 其他 > [天幕]皇帝聊天群 > 第95章
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

[天幕]皇帝聊天群 第95章
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
    進群先拜見先帝。

李太平現場提拔方纔最先響應的士卒,
命他們迅速前往皇宮各處接替左右羽林軍的中上層。

原本的將領皆軟禁於宮廷,待事後再予以調任。

包括方纔助她誅逆的羽林軍將領——

她在皇宮中耳目不少,當然清楚李隆基與這些將領的勾結。

【李治:……】

在李治看來,
他的太平還在繈褓之中。

突然看到女兒喊他,有點不知道該作什麼反應。

尤其是太平這麼快就殺掉李顯……

李顯是他已經十一歲的嫡子。

【武曌:朕竟是不知你如此“有能力有魄力”。】

武曌不是不知道太平有能力。

但真不知道有能力到這種地步。

這也太快了。

雉奴剛下詔,數息之後太平就已經接替李顯入群。

【李世民:太平,當戒驕奢,勤勉治國。】

李世民同樣驚異。

他本以為武曌、秦念二人就已經是女子中的異數。

結果他尚未出生的孫女居然同為異數。

宋朝的趙炅還能掙紮一二,李顯卻是迅速被誅殺。

距離此次天幕出現纔多久?

【秦念:真成玄武門繼承法了。】

秦念想起《舊唐書》對太平公主的描述:

“公主豐碩,方額廣頤,多權略,則天以為類己,
每預謀議。宮禁嚴峻,
事不令泄,
公主亦畏懼自檢,但崇飾邸第二十餘年。”

太平多權謀策略,武則天認為她類己,經常讓她參與謀劃。

由於宮禁森嚴,
謀議之事不能外泄,
太平因此自我約束,
隻是熱衷於裝飾府邸二十多年。

可見武則天相當讚賞這個女兒的能力,而太平對武則天相當畏懼,她的驕奢說不定就是自保的手段。

【李世民:……】

秦念不說,李世民都沒意識到太平與他的相似性。

【李太平:玄……謹遵祖父之令!】

李太平迅速反應過來。

秦念說的是她與皇祖父一般,是弑兄登基!

但李太平不介意。

以公主之身乾政,
她遭受的詰難多了去了。

秦念是力主她應為儲君的人,
李太平知道她此言應無惡意。

更何況與皇祖父並論,
這是她的榮幸!

皇祖父兩次發言,甚至後一句隻是六個點,她的民心排名都迎來兩次上升。

大唐百姓至今依舊敬重太宗皇帝。

【李太平:亦謝秦皇相助,若無你執言,朕恐怕已為李顯所殺。】

雖然要是沒有秦皇提及她,李顯也不會想要殺她。

但李太平知道若無此險境,她也沒機會以朕自稱。

【秦念:現在的問題,就是你所在時期的李隆基,和李旦時期的你,其生死該怎麼決定了。】

【李太平:……】

這話李太平沒法接。

她總不能剛登基,就昭告天下為了穩固皇權,她必會誅殺對她有威脅但尚無過錯的皇侄。

至於另一個時期的自己……

那也隻能聽天由命。

【秦念:你不妨膽子大一點,留下李隆基又如何?削其羽翼之後,這難道不是一個極有能力的謀臣嗎?】

雖然秦念認為開元盛世有很多水分,但開元年間的李隆基確實做到了慧眼識珠。

姚崇、宋璟、張說、張九齡四個有能力的宰相,都是武則天時期入仕。

其中姚崇、宋璟在武則天時期就都已受到重用。

張說是在李旦時期升任宰相,而張九齡則確實是李隆基時期纔得到重用,展露才能。

此外宇文融括田時觸及權貴豪富的根本利益,滿朝都是反對聲,李隆基力排眾議重用他——雖然之後李隆基沒能繼續頂住壓力,還是將宇文融罷貶外地。

其實能夠重用賢能就已是明君,正如劉弗陵的重臣都是漢武帝的托孤大臣,但他能夠識破讒言繼續信任霍光,就可稱明君。

隻是李隆基晚年昏聵起來那也是真昏聵。

秦念想讓李太平留下李隆基,有兩個目的:

一是李隆基畢竟有著開元盛世的文治,尤其吏治改革做得相當不錯,既可以當謀臣,也能作為“威脅”警醒李太平。

二是得出言保這個時期的李隆基,秦念纔有立場去保李旦時期的太平公主。

【李太平:……】

秦念這麼一說,李太平還真就心動了。

李隆基那被譽為能進聲譽前十的“極盛之世”,對她確實有吸引力。

若是能留李隆基為己用,那“極盛之世”或將成為她的政績。

“三郎,你可願效忠於朕?”

被禁衛控製,隻能跪在地上的李隆基仰視這位初登基的皇帝。

從她似笑非笑的神情中,他看到的分明是——

“朕的好侄兒,你可願被朕削去羽翼,助朕成就盛世?”

“……臣,叩謝君恩。”

不同意,就是死。

隻有活著,纔有機會。

【李太平:秦皇所言極是,朕會重用他。】

李太平當然知道李隆基隻要活著,就是對她的威脅。

但倘若殺了李隆基,她又未能成就盛世,後世將如何看待她?

她這一生都在薄冰上起舞。

不差這一次。

已經為帝,她的野心進一步擴大:

她欲要成為與阿孃比肩的帝王!

【李太平:皇兄,勞煩你問問三郎,他敢不敢留下朕?】

既然作出了留下李隆基的決定,那李太平就要給後世的李隆基添堵了。

【李旦:朕這就問。】

然而此時不是李隆基想不想留的問題。

是太平公主權傾朝野,不除掉她,他坐立難安!

“三郎,你姑母已年近五十……”

李旦忍不住為妹妹說情。

他現在也就隻剩下這一個妹妹了。

在確定妹妹登基後會重用三郎之後,李旦更是希望三郎能留妹妹的性命。

【李隆基:姑母權傾朝野,朕如何留你?】

李隆基不得不發言。

他倒是想隱瞞誅殺太平公主一事,但瞞得了先帝瞞不了治下萬民。

如今姑母如此挑釁,分明是指他不敢留她是不如她!

………

李治頷首。

他此前還不確定太平的能力究竟有多高。

弑兄一事有可能是因緣際會,若無天幕,就是李隆基登基而不是太平。

如今李隆基這麼說,倒是證明太平確實極有能力。

【李太平:不敢留就是不敢留,多疑而已,何必找什麼藉口?】

李太平當然也看得出這個李隆基時期的自己已經死了。

那還有什麼好說的,鄙夷就行了。

【李隆基:……】

李隆基怒不可遏,卻不知該如何反駁。

他分明有理,但在李太平“朕會重用他”這句話下,他無論說什麼都顯得勢弱!

【秦念:這個李隆基看來是吵輸了。】

【秦念:李旦,你反正要禪讓,要不現在就禪讓吧,朕想看看群裡出現第二個李隆基會是什麼狀況。】

【李旦:……?】

李旦雖然已經習慣禪讓。

載初元年,主動禪讓帝位給太後,降為皇嗣。

聖曆元年,主動將皇嗣位遜位於李顯。

今年他又做好了禪讓給太子的打算。

但就是禪讓不應該先擇良辰吉日嗎?

【秦念:你掛什麼問號,難道你要坐視大唐百姓都覺得李隆基不如李太平?】

李旦被說動了。

太子李隆基欲言又止。

但此事於他有益,所以他不會出言阻止。

【李旦:禪讓之事,非一時可以完成。】

【秦念:你先試試在群裡說一句你要禪讓李隆基,儀式可以以後再補。】

【李旦:……朕要禪位於太子李隆基。】

李治搖搖頭。

他現在知道四子為何被天幕視為平庸的君王。

竟能如此沒有主見,輕易就被秦念左右。

【係統:檢測到嘉賓組成員“李旦”禪位於“李隆基”。】

【係統:相關皇帝加入群聊:李隆基。】

秦念想笑。

李顯說嘎就嘎,李旦也是說禪讓就禪讓。

神速啊。

嘉賓組李旦消失。

開放的曆史話題又增加了“唐睿宗李旦“,看來不僅死了會開放話題,禪讓也行。

至於李隆基……

【李隆基(56):二十八年前的朕?】

“李隆基”加入群聊之後,“嘉賓組”的“李隆基”就都後附數字。

由於能夠“理解”天幕上的字,李隆基已然看出“56”指代的是自己的年齡。

【李隆基(28):……】

【秦念:好敷衍的區分方式。】

年輕的李隆基也沒想到自己“入群”得這麼迅速。

好在他已想好怎麼反駁姑母所言。

【李太平:竟是四年以後的三郎?你也不敢留下朕?】

【李隆基(28):你留下我,是因為我有用,利大於弊;我留下你又有何益?】

年老的李隆基驟然警醒:

他此刻發覺自己確實沉溺享樂太久,以至於年輕的自己能想到的辦法,現在的他卻不能及時想到!

【李太平:……】

這下換李太平沉默了。

她確實想不出留下自己的“益處”。

李隆基的問題在於年老昏聵,偏偏她比李隆基還年長二十歲。

假如她是李隆基,還真沒有留下自己的理由。

【秦念:有啊,當警鐘用。警示自己不要發癲,不然隨時可能被太平公主篡位。】

【李隆基(28):……姑母年長我二十歲。】

既然五十六歲的自己還處於大唐盛世,難道要指望七十六歲的姑母警示自己嗎?

看到晚年昏聵的結果,李隆基自認絕不會再晚年沉溺享樂。

【秦念:那這個時期的太平確實沒救了。李治武曌,節哀。】

【李治:……】

【武曌:……】

武曌已思索許久,同樣找不出讓李隆基放過太平的理由。

太平權傾朝野,就是她麵對這種情況,都容不下這個女兒。

更彆說是李隆基。

………

四十八歲的太平公主苦笑一聲。

這世上應當也沒人如她這般,眼睜睜看著死亡到來。

【秦念:咦,不對,你可以把太平公主和所有你看不慣的臣子一起打包流放西域。】
←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