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天幕]皇帝聊天群 第96章
【李隆基(28):?】
【秦念:物儘其用。與其把這些人全殺了,
不如全部送去駐守西域。】
【秦念:朕不能透露具體的曆史,隻能說過不了多久,西域周邊除了南北異族威脅加劇,
當地部落還會與西邊崛起的帝國勾結。】
西域以南是吐蕃,此時的吐蕃正處於鼎盛階段。
以北是貪得無厭的回紇汗國——天寶三年,回紇聯盟與唐軍聯手乾掉了突厥汗國,成為新的威脅。
西邊崛起的帝國指的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王朝阿拔斯王朝,也叫黑衣大食,與其勾結的部落是葛邏祿部落。
就這麼個內憂外患的環境,大唐要保住西域的難度,隻能說相當高。
哪怕沒有安史之亂,西域丟失的可能性也很大。
【李隆基(28):朕可派遣其他人入駐西域。】
李隆基依舊對太平公主極為忌憚,
甚至認為放她離開,
遲早會釀成大患。
若是要派大量官吏去治理西域防範外敵,
他可以放開科舉廣錄人才,何必非要留下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的性命?
【秦念:西域的情況相當複雜,需要能力極其出色的人纔有可能改變局勢。你覺得李太平對你有著極大的威脅,實則也是承認她的能力。】
【秦念:她敢賭一把留下你,
現在就看你敢不敢留下她。】
【李隆基(28):……】
李隆基開始思索秦念所言是否可行。
讓姑母去西域,
最大的威脅在於姑母掌控西域後,
與吐蕃突厥等異族勾結。
但姑母已經四十八歲,這些年來已無所出。
隻要將她的子女都軟禁在長安,姑母就不可能叛唐。
而自己的壽數至少也有五十六歲,加上“晚年昏聵”的壽數,肯定不會先於姑母離世。
【李隆基(28):我……賭了。】
太平公主怔然。
她雖權傾朝野,
但基本都是文臣,
並無兵權。
如今李隆基即位,
她本以為自己必死無疑,不想竟然還能峯迴路轉。
哪怕是流放西域,也好過就此身死。
【秦念:若有同化西域的功績,也足以名垂青史。】
“謝秦皇。”
太平公主心中燃起野望。
不僅是欲要以同化西域名垂青史——
倘若李隆基晚年昏庸,她若為西域之主,或可逐鹿中原!
………
各朝有識之士心潮澎湃:
同化西域可名垂青史?!
【李世民:可否以你此前所說的同化異族之策處置西域?】
【秦念: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已經極其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,且此時的人口已經太多了,養不起大量異族。】
【李世民:土地兼並……這也是朕的過錯。】
李世民想起秦念曾經說過,剝奪女子的授田是治國理念出了問題。
顯然,到李太平時期,就已經要麵對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。
李太平是他的孫女,這才過去多少年?
【秦念:不能全怪你,還能怪劉徹。】
【劉徹:?】
雖然第一反應是疑惑,但劉徹很快反應過來秦念會怎麼把唐朝的事又歸咎於他——
【秦念:誰讓你崇儒,儒家整出的小型分封製就是天然熱衷於兼並土地。】
【劉徹:……夠了,朕現在看到儒這個字就厭煩!】
果然是這個原因!
“始作俑者”劉徹很不高興。
………
三朝儒生皆麵露驚恐。
“儒家整出的小型分封製就是天然熱衷於兼並土地”?
這是何意?!
漢武帝劉徹看到“儒”字就厭煩?
何至於此?!
【李太平:何謂“小型分封製”?】
【李治:每次天幕持續兩個時辰,此後你就能看到此前的話題,其中有秦念闡述儒家之弊。】
【李太平:謝阿耶解惑。】
【李隆基(28):土地兼並問題何解?】
年輕的李隆基野心勃勃。
未來的自己在極盛之時可躋身聲譽榜前十,現在的他則想要更進一步。
然而李太平、雙李隆基時期的權貴世家都目光陰冷。
李唐皇室要強奪他們數代積累的土地?
【秦念:解決土地兼並第一步,告天下百姓書。】
【李隆基(28):?】
何謂告天下百姓書?
有此疑惑的不僅是李隆基,而是所有皇帝以及曆朝曆代所有臣民。
【秦念:各朝百姓,此前皇帝受儒家矇蔽,看不到你們的處境,放任權貴豪強兼並土地。導致你們稅賦負擔越來越重,甚至被迫流亡。】
各朝百姓望著天幕,不明白秦念為何突然轉為對他們說話。
民心榜居首,又多次為百姓執言,除新入群的三朝外,其餘百姓對秦念多極有好感。
更何況天幕禁止謊言。
他們已多次見到本朝皇帝被天幕認定謊言,不能將言語示於各朝。
即便是不瞭解秦唸的那三朝百姓,也能明白秦念之言被天意認定不是謊言。
他們的皇帝……被儒家矇蔽?
這三朝的儒生怒不可遏!
他們何曾矇蔽陛下?
………
秦念突然來一出《告天下百姓書》,是因為代入天幕聊天群的設定。
既然“天幕”麵向各朝百姓,那麼理論上來說,要解決土地兼並問題,最佳的方式是直接跟百姓對話。
因為解決土地兼並的最大阻力,在於皇帝與底層百姓之間的大量既得利益階層。
兼並土地的權貴豪富,會無所不用其極地阻止皇帝清查土地。
或想方設法攻訐主導清查土地的官員,比如宇文融被罷貶外地。
或陽奉陰違,故意將相關政策執行得極為扭曲,逼停政策。
要是以上兩者都行不通,那還有究極殺招:流民四起。
人為製造饑荒引發動亂,迫使皇權退讓。
【秦念:兼並土地的人叫做地主。地主兼並的土地越多,就會有更多農民失去土地,淪為地主的奴仆,也叫隱戶。】
【秦念:但國家運轉需要的賦稅不會減少。隱戶越多,剩下的農民就需要繳納更多的賦稅來填補空缺。賦稅高到你們無法承擔的時候,你們就隻能流亡,或者淪為地主的奴仆,於是隱戶再次增加。】
【秦念:你們的賦稅越來越高、生存越來越艱難、甚至破產淪為任人宰割的奴仆,都是因為這些地主貪得無厭,兼並太多土地。】
秦念一次性發這麼多條,卻不擔心這被甲方當作水群,是因為此前給杜如晦發的藥方更長。
甲方顯然並不介意這一點,隻要有利於解決意難平就行。
………
各朝各代的百姓呆呆地望著天幕。
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,當然也不明白自己的日子為什麼越過越差。
他們隻知道逼他們交稅、害得他們流亡的是朝廷官吏。
許多失地、或交不起賦稅被迫放棄土地流亡的農民,在被“地主”收留為奴仆後,甚至會因為不被餓死而感激“地主”。
然而此刻卻有人告訴他們:
一切苦難的根源,在於地主兼並太多土地?
如果秦念隻是一個普通人,對他們說這樣的話,他們大概率不會信。
但這是天意認可的民心第一的皇帝!
他們愚昧,所以極易被煽動。
也正因為愚昧,他們根本不會去質疑天意!
而與這些平民百姓不同,各朝的“地主”們都油然而生出一股寒意。
他們甚至看到:
從奴仆中精挑細選、本該對他們絕對忠誠的私兵,看向他們的眼神似乎都有些不對勁。
【秦念:今日起,各朝皇帝應該都會著手處理土地兼並的問題。但地主會欺騙你們:皇帝這麼做是為了逼迫你們交更多賦稅,你們應該造反來反抗暴政。】
年輕的李隆基當場額上就沁出冷汗。
他此刻才發現,先前驟然詢問如何處理土地兼並,實則是奪天下權貴豪強之利!
稍有不慎,就是舉世反唐。
秦唸的《告天下百姓書》,是在救他!
【秦念:彆聽這群地主的蠱惑,不要在他們的鼓動下造反。地主們不會下地勞作,也不負責抵禦外敵,他們就是一群隻會趴在你們身上吸血的螞蝗。】
【秦念:皇帝把這群螞蝗遷到邊境抵禦外敵、遷到荒山野嶺勞作,他們吞並的土地就會吐出來。皇帝想要的是賦稅,會把從地主那裡奪回的土地交給你們耕種。】
【秦念:你們會獲得土地,賦稅會因為分攤的農民變多而降低,交完賦稅後還會有很多存糧,你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。】
無數儒生戰栗。
他們知道秦念極為厭惡土地兼並,但他們不認為讓家族獲得更多土地有什麼錯。
置辦家業何錯之有?
直至此刻,他們才知道:
國家的衰亡正是因為儒家的家族觀念,正是因為這土地兼並!
………
“原來如此,原來如此!”
青年杜甫望著天幕,激動得不知該作何言語!
先前他得知如今的開元盛世之後,將迎來數百年亂世時,隻覺茫然與恐懼。
可看完秦念這毫無文采可言,卻是字字切中厲害的《告天下百姓書》後,他不僅明白盛世危機從何而來——
甚至明白史書中那些王朝是因何而亡!
這是聖賢書中所不曾記載的至理!
………
有識之士們在乎的是看到了王朝衰亡的“至理”。
絕大多數百姓看到的卻是“會有自己的土地”“會有很多存糧”“你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”。
將不勞作也不抵禦外敵的地主遷走後,那些土地會分給他們!
他們什麼都不用做,隻是彆在地主的鼓動下造反就行!
而各朝的“地主”們卻是驚恐至極。
“暴秦……這是暴秦、是暴秦!”
這一刻,他們想起了史書上的記載。
作為“地主”,他們有資格獲得知識,能夠瞭解曆史——
始皇帝嬴政,經常遷移豪富!
【李世民:朕今日始知秦皇民心之由來。】
李世民歎道。
觀秦念此言,想必在她治下,土地兼並這一曆朝曆代的痼疾,在天幕出現之前就已經解決。
作為世家出身,李世民清楚權貴豪富是如何兼並土地。
可此前他不會想要根除這一問題。
因為兼並土地的權貴豪富既是亡國禍根,也是皇權的擁護者。
失去權貴豪富的支援,皇權必然不穩。
民心雖然重要,可若無天幕,民心就極易受到當地豪強蠱惑。
天幕是捷徑。
而秦念走的是開民智這條大道。
李世民望向民心榜,如今他居第二。
看似僅次於秦念,但李世民知道這榜首榜二之間,隔著怎樣的鴻溝。
他會竭儘所能,縮短其中的差距。
【秦念:你所在的時期,解決土地兼並問題還不難。難的是李太平和李隆基——你們敢對那些已成大患的螞蝗們動手嗎?】
李太平看著心思浮動的禁軍,迅速作出決定。
她履薄冰的經驗過於豐富,深知“當斷不斷,必受其亂,斷而不斷,必有後患”。
【李太平:秦皇言不勞作亦不抵禦外敵的地主為螞蝗,朕亦認為如此。此番全國遷移地主,不會涉及均田農戶與勳貴之家。】